周桃华華龍軒画馆制监
前 言
2024年7月至12月,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两期红色印记中国画写生专题研修班。本次专题写生是在红军长征90周年之际,以重走长征路的形式,缅怀先烈,接受党史教育的中国画研修。
贵州,这片充满神奇与魅力的土地,不仅自然风光多彩壮丽,而且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贵州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地区之一,不仅留下了无数英勇无畏的足迹,也是伟大转折的诞生地。这即是写生专题研修首选之地的原由。
参与此次专题写生班的画家带着对长征精神的崇敬与对贵州山水的热爱,踏上了寻访红色记忆与艺术创作的旅程。他们不畏酷暑与严寒,希望通过手中的画笔,展现贵州地区在长征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红色印记。先后在贵州省黔西南及黔东南地区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进行实地写生,用心去感受那些曾经见证了红军战士们英勇战斗的地方,用笔墨去描绘那些被历史铭记的红色文化印记。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画家们不仅被贵州的自然美景所吸引,更被这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所感动。他们深入侗乡苗寨,与当地百姓交流,倾听红军战士们当年的英勇事迹,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坚韧与不屈。在写生过程中,画家们将红军长征的英勇精神与贵州山水的自然之美以及新时代贵州乡村振兴的面貌巧妙融合,创作出一幅幅充满深情与力量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贵州的自然风光与时代发展,更传递了长征精神的伟大力量,让观者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的震撼与感动。此次展览是两次专题写生的一次小结,是在写生团队400余幅写生作品当中精选出来的,希望能够与观众共享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进一步标注贵州的红色文化特征。也希望同道及师友们给予建议与批评,以待我们能够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走得更远。
展出作品欣赏
王乘《雨中月潭寺》45×65cm
王乘《太平洞苗寨写生》45×65cm
王乘《长征精神永放光芒》45×65cm
王乘《青龙洞》45×65cm
吴寿安《马海村》46×68cm
吴寿安《雨中陡寨即景》46×68cm
吴寿安《青龙洞》46×68cm
吴寿安《陡寨云起》46×68cm
黎德助《雨中文昌宫》46×68cm
黎德助《小花江村写生》46×68cm
黎德助《坛坪村红军长征宿营地》46×68cm
廖芊芊《童子塔》46×34cm
廖芊芊《雨中陡寨》46×34cm
廖芊芊《清水江畔马海村》46×34cm
廖芊芊《红六军团司令部旧址》46×34cm
乔智《榕荫古渡》45×65cm
乔智《于敏寨写生》45×65cm
乔智《瑶光苗寨的清晨》45×65cm
乔智《雨中红军桥》45×65cm
何学芬《镇远铁溪道中遇雨》46×68cm
何学芬《铁溪景区写生》46×68cm
何学芬《施秉黑冲战斗遗址》46×68cm
何学芬《陡寨烟雨中》46×68cm
徐青《雨中飞云崖》46×68cm
徐青《晨曦小花江写生所见》46×68cm
徐青《太平关》46×68cm
段磊《太平关》45×65cm
段磊《红水河》45×65cm
段磊《白层古渡》45×65cm
段磊《修缮中的安龙中共红军总部旧址》45×65cm
刘文龙《小河村村口》46×68cm
刘文龙《清水江畔雨亦浓》46×68cm
刘文龙《毛主席长征时送毛衣处》46×68cm
刘文龙《雨中飞云崖》46×68cm
吴南《马海村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42×68cm
吴南《青龙洞写生》42×68cm
吴南《青龙洞记游》42×68cm
吴南《飞云崖》42×68cm
雷霞《祝圣桥上魁星阁》46×68cm
雷霞《雨中红军桥渡口》46×68cm
雷霞《卡法村写生》46×68cm
雷霞《清水江畔马海寨》46×68cm
黄荣贵《太平洞苗寨道中即景》42×68cm
黄荣贵《清水江畔红军广场》42×68cm
黄荣贵《飞云崖写生》42×68cm
龚星宇《清水江畔马海村》26×55cm
龚星宇《雨中瑶光苗寨远眺》35×68cm
龚星宇《黎平八舟大桥边民居写生》26×55cm
龚星宇《陡寨党校》35×68cm
王龙英《贞丰白层红军纪念塔》45×65cm
王龙英《白层古渡红军战斗遗址》45×65cm
王龙英《贞丰白层码头》45×65cm
王龙英《壇坪红军村写生》45×65cm
![]() |
![]() |
![]() |
![]() |
![]() |
![]() |
![]() |
![]() |
被感动 | 同情 | 囧囧 | 愤怒 | 和谐 | 悲剧 | 高兴 | 打酱油 |